安徽“异地中高考方案”开始征求意见。和已经出台的其他省份的方案不同,安徽版方案,考生不设户籍门槛,唯一的要求是“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异地考生在安徽参加2013年高考,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之前黑龙江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规定“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学生“连续就读3年”等,未提及“缴纳社会保险”等“城市条件”,被认为是宽松的“门槛”,现在安徽的方案就宽松度而言,又超越了黑龙江。就宽松度而言,安徽的政策应该说已经做到极致,这个门槛不可能再低了。因为各省中学教材不同,高考自主命题导致的考试标准不同,高中阶段在本省完成学业已经是必须的要求。所以可以说,安徽的方案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将异地高考的意义发挥到极致了。
但综观目前各省有关异地高考的新政策,有两个现实和事实不容回避。第一是积极出台乃至尽早施行异地高考政策的都是人口流出地区,作为人口流入地区的京津沪粤等省市的相关政策都没有出台。但所谓异地高考,真正针对的恰恰是人口流入地区,能否异地高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也在于人口流入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问题。那些人口流出大省没有或少有高考生源压力,没有或少有外来考生竞争,制定异地高考政策的压力小。就像安徽的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作为一所专门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安徽省外的学生也只有100多人。是否允许外来考生参加本省高考,对于安徽本地考生影响微乎其微。
山东省也是一个人口流出大省,现在的问题不是生源过多竞争激烈,而是生源不足,2010年起,高考实际录取比例就超过了80%,2011年更超过了85%,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据山东省教委预测,2013年到2014年,山东高考生源将从最高峰的80万人下降到40万人。所以山东省能在今年初就率先推出异地高考政策,也就不足为奇了。合肥考试院的负责人说得更坦率:从总体来看,全国政策放开后,安徽学生出去的比进来的还要多,这样其实是缓解了安徽的高招压力。但这个前提是那些人口流入地区真正放开异地高考,但是偏偏这些地区现在只有口头承诺,没有实际举措。目前的情况是,这些人口流入地区放开异地高考的压力相当大,很多本地户籍的考生及其家长担心放开异地高考会影响其利益。但是如果这些地区不放开异地高考,或者对于异地高考采取高门槛政策,没有实际的松动,那么异地高考,从全国来看,其意义也就微乎其微了。
这就自然涉及到第二个问题,被异地高考问题掩盖的问题高考招生比例在地区间的悬殊差异。京津沪粤作为名牌高校集中地区,招生相对比例和绝对名额本来就远远高于其他省市区。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立大学,北大成了北京人的北大,复旦成了上海人的复旦,这个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不巧的是,就异地高考而言,这些省市偏偏就是人口流入集中地区,是异地高考最应该放开口子的地方。这会导致什么呢?如果为了推动这些地区接受异地高考,增加人口输入大省的招生计划,以保证当地录取比例不变,这在解决流动人口高考的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地区间招生比例不公的原有问题,为阻碍实现地区间高招公平埋下了一个伏笔。
这两个问题,仅仅依靠各地自主制定政策是无法真正解决的,需要在全局视野下的一个全国统筹。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学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学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