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们出国交流,回来后的心情很沉重。不珍惜粮食、缺乏谦虚礼让意识,住在外国人家里,给人家多添了很多麻烦。我在想,我们的孩子这是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济南某著名中学一位不愿向外界透漏姓名的老师如是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她和另外一名老师带着二十多位上初中的孩子,远赴加拿大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旅途中发生的种种事情,让她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比起部分经济独立的大学生,中小学生更依赖父母。有些孩子出手的阔绰程度,让我们老师都目瞪口呆。有个小女孩在加拿大一次就买了8个itouch。外国商店特别欢迎中国客人。你不敢想像,我们的孩子除了购物之外就没其他爱好。不想外出旅游,不想和外国人交流,买想要的东西才是他们出国的目的。”谈起自己带的学生,这位老师仿佛是第一次真正认识他们一般。
“孩子在外国的诸多表现,绝不简简单单是孩子的问题。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乃至我们的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还要从教育层面入手。”虽然情绪稍显激动,但她坚持认为孩子的问题并非应由孩子承担。
浪费源于家庭学校的教育失职
这位老师认为,孩子浪费有其特定的心理因素,“青春期孩子渴望被注意,浪费攀比不完全是虚荣心作怪,通过攀比可以获得自我独特的感受。我注意到,成绩不好又没有文体特长的一些孩子更喜欢浪费攀比,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老师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这需要我们引导孩子恰当的消费。但有的家长却极为溺爱孩子,怕孩子吃一丁点儿苦,总是顺着孩子的意愿做事,这只会纵容孩子攀比意识的增长。”
家住济南某小区的葛先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担心,“虽然说现在日子好过了,但孩子花钱太厉害了,整天泡在网上,光玩游戏就花了几千块钱。打游戏就像着了魔,跟吸了毒一样上瘾,不让他打都能和你拼命。想沟通沟通,孩子都不怎么爱理我。”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父母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处于性格塑型期的孩子,其精神家园没有经过细致耕耘,很可能是一片荒芜。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自己有时一天都没空和孩子好好说说话,孩子不是在学校就是在网上。有的家长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更缺乏和孩子的心灵沟通与交流。
“我的工作经常出差,很少在家。妻子也要工作,没时间陪孩子。孩子除了上学就要一个人呆在家里。久而久之现在想和孩子好好谈一谈,孩子也不怎么爱搭理我。”在一家电子企业工作的马先生向记者诉说着自己的烦恼。
对于孩子们大手大脚消费不良习气的形成,北京大学教师张辉认为,这和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不要苛求孩子,家长们尚且铺张浪费,怎能要求思想还没成熟的孩子像理想人一样生活着。不要总是疑惑孩子怎么了,应该反思我们到底怎么了。”
节约教育模式僵化缺位
“现行的节约教育模式僵化缺位。我们的节约教育更要入‘心’,抓住心灵中最敏感的感触。现行节约教育主要有两种。其一控诉旧社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呼唤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厉行节约。如今还存在的寻根之旅、忆苦思甜就源于此。但这一模式的缺点是脱离实际,流于形式,无法让孩子感同身受。其二讲述国家资源有限,现在浪费了以后就没的用了,关注面过于宏观,现实生活中没有多大的触动。这两种模式向我们宣传如果浪费就是对不起过去、对不起将来,这样的教育模式难以起到预期效果。”谈到节约教育问题,山东大学的一位后勤管理人员这般告诉记者。
虽深知节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科书上也反复强调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但我们的节约教育似乎并没有收到如此效果。“记得小时候语文课本上反复背诵的《悯农》二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但诗只是诗,最多让我感慨一下。生活中的我不会因为一首诗就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了。”回想起从前接受的节约教育,济南某高校的李同学觉得自身价值观的形成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真正决定我价值观的,不可能是照本宣科的书本内容,而是社会规则下的潜伏暗流。中国人爱面子,喜欢要面子害怕丢面子。有时也不想浪费,却要忍受别人鄙夷的眼光。他人的看法对我的冲击力是节约教育所不能比的。”李同学坚信节约教育很难对人的价值观起到多大作用。
根治浪费,需开展全民节约教育
“根治校园浪费,不能光是靠拆东墙补西墙式的堵缺口,根本在于疏导社会情绪,借此改变社会氛围。”济南一高校在校生对记者表示。
济南某高校的一位辅导员认为根治校园浪费,从全社会着手才能治标治本,建立全民节约教育模式。“国民正经历从贫穷到富裕的巨大变化,物质富庶的同时精神荒芜是必经阶段。从前的节约教育模式业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建立新时期的节约教育迫在眉睫。全民节约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全民性,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收到好效果。全民节约教育需要改变其教育方法,建立物与人的和谐关系是全民节约教育的题中之意。从情感上改善物与人的关系才能使这项活动坚持下去。”
对于能否通过全民节约教育建立节约社会生态环境,该辅导员却持悲观态度。“这似乎是唯一可行的路线,却是一条踯躅难行的路,执行起来太困难。经济学有一个著名‘公地悲剧’理论,即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社会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力阻止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许多公共资源因为无法界定产权而遭到过度开发。让全社会都节约的设想就和‘公地悲剧’一样,只要有一个人奢侈浪费都会给这个方案造成致命性的恶劣影响。所以在理念更新的同时必须辅之以新的技术支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全民节约模式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必须践行的设想。”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学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学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