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大暴雨造成灾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这些天来,不少人都在议论,灾害来临时,如果能够冷静逃生,一些伤亡和损失,原本可以避免;如果逃生方法不当,却会加剧伤亡和损失。灾害发生不可怕,可怕的是,灾害发生后,不进行反思,结果在同一条阴沟里一而再、再而三地翻船。
当前,青少年对于灾害的认识、预防等知识的掌握存在许多空白,防灾教育进课堂,早已过了“呼之欲出”的阶段,补救努力正当其时。
在世界各国,无不把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这一阶段,视为防灾教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往往在启蒙教育阶段,就通过言传身教,还有学校的布置安排,甚至参与防治的宣讲与演练,较早地掌握了灾害规避知识和逃生技能。正因为防灾教育进入课堂,当灾害发生时,他们往往能不惊不乍,从容逃生。
自然灾害的防范,从来都是:居安思危才能处变不惊,防患未然方可游刃有余。实践证明,虽然防灾教育进课堂不时在提倡,在现实中,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有关部门能引起足够重视,尽快让防灾减灾教育走进中小学课堂。同时,防灾减灾的教育,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定期举办防灾减灾训练,针对学生年龄阶段不同,教育内容和手段也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