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山东走进山东省交通类唯一一所高等职业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独家对话副书记楚卫涛,就学院发展、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新浪山东: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作为山东省交通类唯一一所高等职业学院,是如何依托交通行业实现学院发展、人才培养的?

  楚卫涛:我们学院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直属的全省唯一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紧抓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与行业紧密型关系,突出汽车、航海、道桥、物流等交通专业特色,紧密结合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围绕交通行业,改造、优化传统专业,根据市场需求设置新专业。我们学院围绕交通行业需求对传统优势专业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停止招生学生报考少、就业难、市场容量小的专业;积极申报了经市场调查、专业研讨、专家建议、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如物联网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船舶电子电气技术等专业。

  二是借助行业优势,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学院大力推行教师进企业活动,每学期都派一定数量的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顶岗锻炼,掌握企业工作新动态,切实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学院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引进或聘用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连续多年选派骨干教师赴德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研修,提升教师授课能力,其中2013年我们就选派了23名骨干教师到新加坡培训。

  三是紧贴行业,为交通行业及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学院利用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落户学院,承担21个工种24个鉴定项目;学院还是省内首批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考评机构,可以对全省交通类企业开展考评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已完成全省30多家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

  四是瞄准行业发展,积极对接蓝黄两大战略发展。学院作为参与省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三所主要院校之一,参与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撰写等主要工作,重点负责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部分;学院汽车运用技术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是全省首批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拓展了学院的办学领域,提升学院的办学层次。

  新浪山东:副省长孙伟在潍坊调研教育工作时曾指出,职业教育“要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院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有何具体举措?是如何“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

  楚卫涛:学院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及时跟踪市场人才需求,主动对接交通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第一个问题: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是高职院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载体。为深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2013年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成立了“山东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简称交通运输专指委),秘书处就设在我们学院,指导职业院校与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院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师生与员工对接,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意见,建立校企合作常态化联络机制合校企合作工作程序,制定下发校企合作奖惩管理办法等推进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对于第二个问题:

  一是推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了“产学一体、学训同步、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要求制定了7个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建成了省级以上精品课程28门。在2014年全省教学成果评奖中,学院获得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一项。实施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搬到工地,将工地引入教室等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推行了“分段交替”教学组织形式。聘请用人单位参加教学改革,与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二是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学院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构建指标体系,协调各种保障要素,2014年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教风学风建设的实施办法》,从课堂质量抓起,采用多元评价、过程评价、诊断评价等形式,保障教学质量;采用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功能,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完善学生实习、实训档案,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设计实习考核评价内容和评判标准,对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总体表现做出评价。

  三是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院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教学装备达到国内职业院校一流水平,吸引了多个国际知名大型企业进校共建实训基地,把真实的工作环境搬到校园,把教室变成了车间,对着实物讲原理,全面操作练技能,真正让学生在校时就能体验到工作的实战状态,实现了与职业环境的“零距离”对接。

  四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创新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探索实施“技能精英人才重点培养工程”,组建了“技能班”、“素质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高层次各类技能竞赛,着力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中获得各种奖项120多项。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拆装与检测获得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维修与故障诊断排除》、《现代物流-储配方案的设计与执行》第一名。学院在组织、承办各项技能大赛过程中,把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运用到比赛中,推进了课程改革和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新浪山东:常常听到其他职业院校的“订单班、定向培养”,而交院在此之外还有“厂中校、校中厂、股份制专业”,这是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楚卫涛:这个问题你问的非常专业。近年来,学院大力推进与高端企业联合办学,积极探索校企融通、全程合作,走出了一条以校企合作为驱动,带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之路,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股份制专业、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合作技术开发等稳定合作形式,进校密切合作企业3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这些企业都在校内建设了培训中心,培育了多个深度合作的典型。具体来说:

  一是与宝马集团、保时捷、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风神、雷沃重工等企业合作共建“校中厂”。学生根据岗位、素质要求,使用企业提供的培训车辆、专用工具、课程与技术资料,进行生产性实训,达到了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特别是学院与德国宝马共同投资1700余万元,按照国际标准合作共建的宝马集团BEST潍坊培训基地,全国一流,代表了世界车辆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二是与中通客车合作,共建“厂中校”。由企业提供校舍,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学生边学习、边实践。

  三是与世界五百强德国博世公司、德国巴斯夫合作组建“定向班”,实施“订单培养”。每年从在校生中选拔学生组建“博世班”,进行订单定向培养,优先推荐到博世加盟企业工作。通过双向选择的形式组建“巴斯夫定向班”,采用穿插教学内容的方式,学生由巴斯夫推荐到奔驰、宝马等4S店工作。与福田重工建立人才培养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企业提供设备,专项技能在生产性实训阶段合理安排。根据企业需求,采取分段式教学模式,学生每学期到企业不同岗位顶岗实习,实现“双主体”办学,使师资、资源、文化等多方面深度融合。

  四是筑巢引凤,与宅急送合作,建立了“前厂后校”的营运型实训基地。学院建设场地设施,企业租赁在校内成立宅急送山东半岛分拨中心。

  五是共建“股份制专业”。学院与山东潍坊通达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股份制共建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器技术三个专业。潍坊通达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航海类专业学生提供实战型现场教学,保障了教学效果。

  六是军校合作定向培养海军士官。2012年学院被总参部、教育部等八部委确定为海军定向培养士官院校。2014年学院招生专业由原来1个拓展到3个、数量由原来的50名扩至220名,海军定向培养士官生源足,潜力大,质量高。学院大幅改善教学设施,与海军建立联动互访机制,强化了对士官生的教育培养,办学成果多次受到海军司令部、教育部、北海舰队部队首长首肯。2014年3月,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直招士官工作会议上,我代表全国定向培养士官高校发言,向大会介绍了我院海军定向培养士官工作具体经验和做法。

  新浪山东:学院连续四年就业率超过98%,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请问学院是如何实现如此高的就业率的?有哪些促进就业的举措?

  楚卫涛:就业工作始终是高校永恒的话题,也是高校应尽的社会责任。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改革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学院质量工程、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从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机构、改善工作条件、建立就业网络、强化就业指导服务、突出规范管理等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就业四大保障工程,确保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一是率先实行校园招聘准入制度。通过对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质量普遍较高,用人单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水平基本符合毕业生的期望,但也有少数用人单位没有完全兑现招聘时的承诺,造成毕业生初次就业后流动性较大。针对这种情况,学院实行“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准入制”。凡是不能提供完整企业资质,发展前景不明确的用人单位,一律不允许进入校园进行招聘。对资格审查过关的单位,学院再派专人实地考察,确认符合条件后才能安排进校招聘。2012年以来,就有100多家企业,在学院实地考察后因为不符合要求而被谢绝进入校园招聘。

  二是率先建立毕业生再就业机制。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但也存在就业质量不高、跳槽频繁等现象。为此,我们着重加强了对已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探索建立了毕业生再就业新机制,即不管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往届毕业生,只要工作不满意,都可以回学院重新获得推荐工作岗位的机会。目前,已有150多名往届毕业生通过学院顺利实现了再就业。

  三是开通毕业生就业直通车。“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是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厂中校”、“校中厂”、“订单定向培养”、“股份制专业”等多种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现了学院、企业、学生三方的深度融合,其中一点就是极大的促进了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近几年来,“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在我院已成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主要途径,每年有近40%的毕业生通过此种方式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四是推行双辅导员制度(专职辅导员和专业学习辅导员)。这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强化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这项工作我们从2014年初全面展开,选拔骨干教师担任专业学习辅导员,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人文底蕴的培养,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养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实现了与专职辅导员的完美结合。

  新浪山东:学院将如何以“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实现新跨越?

  楚卫涛:2012年我院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当前,高职教育竞争日益激烈,为抓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利机遇期,在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只有以追求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为着力点,走以特色和品牌取胜的差异化发展之路方可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成为领头羊,“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为学院实现新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我们学院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也是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出发,对培育学院办学特色作了全面规划部署,确立了将学院建成山东省交通运输事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山东省交通运输事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山东省交通运输事业科技服务中心等示范山东、领军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技能型特色名校。具体包含了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开放办学、特色发展,培养有鲜明交通运输行业特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以服务山东交通运输事业转型升级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校企紧密融合,特色发展,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二是更宽融入行业、更深融入企业、建设特色专业群。学院实施特色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建设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轮机工程技术等10个专业,形成能在关联度大、整体实力强、适应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特色专业群。

  三是创新“产学一体、学训同步、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联合企业合作开发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强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提供保障。

  四是实施骨干教师“六个一”培养工程,建设“下工地、进厂房、上课堂”的师资队伍。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突破口,以“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多措并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通过项目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16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

  五是构建“四轮驱动、三层合作”的校企合作长效体制机制。组建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行业企业和学院三方组成的山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形成紧密型办学机制,成立山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形成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轮驱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六是提升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增强学院的社会服务水平。依托行业和资源优势,提升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建成区域内有影响的交通科技服务中心、技能鉴定中心、交通运输人才培养中心,成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服务区域发展的核心力量。

  七是形成多样化的招生选拔录取机制,就业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八是建成集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管理、科研服务、文化传播、无纸化办公等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请稍候

...
  • 山东高校唯一的宝马中国培训基地
  • 汽车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 山东高校唯一的宝马中国培训基地
  • 学院宝马培训基地
  • 雪铁龙中心
  • 东风标致培训中心
  • ?
  • 实训中心
  • 海军士官生训练
  • ?
  • 海军士官生训练
  • ? ?
  • 学生们在航海模拟器内上课学习
  • 学生在漾月湖水上训练中心训练
  • 海军士官生在上课
  • 小型毕业生招聘会
  • 龙舟竞渡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漾月湖
  • 学院运动场
undefined
分享到关闭

分享按钮不再出现?

确定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