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人生确定性 勇做时代筑梦人
——在华中师范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 彭双阶
2024年6月18日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当热辣的夏天和滚烫的青春相遇,校园里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今天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美好日子,同学们在桂子山上、南湖之滨学有所成,即将奔赴更加广阔的壮丽山海,未来可期。在此,我代表夏立新书记,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向8757名圆满完成学业的毕业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潜心教书育人的老师们和默默付出的家长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从五湖四海来,又到天南地北去。从被录取的那一刻起,同学们就和学校风雨同舟、休戚与共。我们一起见证了隆重热烈的120周年校庆,共同开启了学校建设教师教育领先的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学校再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A+”学科实现历史性突破;“人才强校”深入推进,各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突破100人次;文科科研楼拓展了办学空间,新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舞台,沁园春食堂让就餐有了更多选择,“数字华师”建设为生活增添了便利……更美好的华师,与更优秀的你们相遇相知、共同成长。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奋斗之路风华正茂。在华师求学的时光里,哪怕是疫情期间,同学们也“停课不停学”,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取得了骄人成绩。计算机学院本科生赵潇帆所在的团队荣获全国“挑战杯”大赛特等奖,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赵卓伟荣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赵心瑜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外国语学院博士生李羽涵从事国家援外志愿服务累计1500余小时,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缅甸籍硕士生王南南获“中缅友好奖学金”,心理学院春雨服务队入选“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因为有你们,华师更“出彩”。
亲爱的同学们!走出“象牙塔”,进入“大熔炉”,同学们将接受人民、国家和天下的使命召唤,开始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职责转换。面对当今世界格局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面对即将开启人生新征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把握确定性,或者说如何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筑梦人,我有四个锦囊,送给大家。
第一个,以理想信念的确定性应对人生际遇的“得”与“失”。同学们步入社会,评判你们的将不再是学业成绩,而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如何正确对待个人的得与失,考验着你们的理想信念、格局与担当。新中国成立伊始,钱学森先生毅然放弃繁华舒适的优渥生活,排除万难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以深沉的爱国情怀、远大的强国志向,为中国人争口气。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忘怀得失未必“失”,患得患失未必“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算好“三笔账”,即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学会算总账、算大账、算长远账,算好“聪明账”,不算“糊涂账”,切忌简单地从个体看得失、从局部论成败。
第二个,以奋斗目标的确定性应对工作方式的“冷”与“热”。“大目标”关乎生命高度,“小目标”关乎生活质量。同学们既要树立“大目标”,也要确定“小目标”,以踏实肯干的态度,不彷徨犹豫,不躺平内卷,“板凳甘坐十年冷”“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从1961年到1971年,我校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在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写秃了50多支毛笔,完成了300万字的《说文解字约注》,这是他一生中篇幅最大的一部著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希望同学们锚定“大目标”“小目标”,砥砺稳打稳扎的恒心,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积小胜为大胜,把“冷板凳”坐出新温度、把“冷事业”做出新热度。
第三个,以精神追求的确定性应对生活情感的“苦”与“乐”。美好生活是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高度统一,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境遇下,只有保持崇高的精神追求,才能勇于走出“舒适区”,在风雨历练中不断地超越自我、突破自我。我校体育学院2021级运动训练专业陈佳鹏同学从最初踏上竞走赛场,到果断转型投入短跑队的怀抱,从杭州亚运会男子4×100米决赛最后30米反超对手,到跻身国内男子100米历史第五人的行列,一次次挑战自我、一次次创造奇迹,为国家争光、为学校添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希望同学们坚持发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追求,用好学习“利器”、磨砺抗挫能力、保持追求新奇与新知的兴趣热情,在“吃苦”中收获,在奉献中成长。
第四个,以教育情怀的确定性应对文化传承的“守”与“变”。作为部属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无论大家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自觉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教育情怀。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化加速推进。但不论科技如何创新、社会如何变化,“好老师”永远不会被替代,教育家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清华大学的师生说,他始终不忘校训、校风,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作为人生座右铭。希望同学们涵养教育情怀,坚持文化自信自立自强,坚持守正创新,把“求实创新 立德树人”的华师校训践行好,把“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弘扬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亲爱的同学们!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家国未来。只要理想信念不褪色、奋斗目标不偏移、精神追求不打烊、教育情怀不停歇,我们就不惧怕任何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困苦与风险挑战!请张开双臂,乘风破浪、奋勇前行吧,母校将成为你们永远的坚强后盾!
祝同学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谢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学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宜春职业技学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理工职业学院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